游记丨“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发布时间:2025-10-11 12:24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推动中外标准互认500多项,在中吉乌、中老、中国高铁等8个铁路合作项目建设中采用中国标准。印度尼西亚-日本-万隆。铁路和铁路开通。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标准的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5月20日,一列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驶离印度尼西亚万隆德卡鲁站(航拍图)。新华社记者许勤供图。 赞比亚斯邦博农场引进农业标准化技术 中国水稻和辣椒、万寿菊等农作物正在蓬勃发展认为有问题。按照中国标准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仅需40分钟即可穿越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铁路全线。在巴基斯坦瓜达尔,完全采用中国设计和技术标准建造的新国际机场已开始运营,客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 “中国方案”已融入“世界脉搏”,国际社会日益认可中国标准。 中国工商会机电产品进出口汽车国际化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告诉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标准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新能源、超高压、5G等新兴战略领域。 “除了创新驱动,凭借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国际影响力中国的标准正在日益提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多个行业标准化做出贡献。例如,今年6月,首个循环经济领域家用电器国际安全标准发布。 7月发布了两项高压直流开关设备国际标准。 9月,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生成型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指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集团在今年服务博览会上公布的标准《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中医诊疗的“中国标准”,并有望为中医国际化提供统一规范和“中国方案”。 中国“更加开放”的标准引人关注ng外媒关注。 “中国为国际铁联主持制定了高铁领域多项国际标准,并正在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高铁标准体系。”阿根廷网站“中国路”称,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中吉乌铁路,中国技术、标准、装备正在加速融入世界脉搏。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在组织和标准相关问题上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帮助中国专家在重要委员会中获得高层职位。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统计,目前中国就业人数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居第二。g 小组在组织内召开技术委员会并在技术委员会中占有席位。德国标准化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标准化委员会中中国专家的标准化知识水平和提案质量显着提高。” “中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己的标准,某种程度上目标是减少对技术的依赖,实现全球领先。” 我国“退出”标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技术与政治、政策与法律、国际化运作、文化适应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孙晓红先生表示:“目前,IEC、ISO等国际标准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标准互认的因素非常复杂和困难,有技术原因,也有地缘政治因素。标准互认也很困难,有必要限制标准互认。”针对不同地区、产品、时期的目标和采取不同的策略。中国标准在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完全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有关。标准没有技术和产业。 ” “中国标准渗透世界的过程,是中国与世界深刻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与创新局高级研究员李东方表示,“从标准互认”到“价值观认可”,这是一场考验决心、智慧和精神的“马拉松”,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国际标准的杰出贡献者,更要致力于开放合作。 这样中国的标准才能成为一座真正坚实可靠的“软”的桥梁。基础设施建设”,连接中国与世界,为构建开放包容、互惠互利、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李方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