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批国际大企业“自愿投票”选择在香港落户。
近日,第五批18家大型企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合同。他们包括全球最大的三大制药公司,以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微电子、跨境金融服务等行业大规模语言模型的领导者。截至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已设立重点企业办公室,推动超过100家大型企业在港设立,总投资额约600亿港元,创造约22,000个就业机会。
10月9日,由重点企业引进司主办的主要企业签约仪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图为与重要企业的签约仪式。供图:中新网记者 李志华
龙头企业的扩张是香港独特优势的最好体现。新一批主要企业中,外国企业占40%,较上一批大幅增加,充分体现香港对国际企业的“吸引力”。参与签约的罗氏公司是全球十大制药公司之一。罗氏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及澳门总经理何敏表示,特区政府正在积极营造有利于医疗创新的环境,促进区域合作,使企业能够推出符合香港本地需求的解决方案。美国富博集团总裁王扬斌认为,香港的法治环境和英语环境有利于团队运作“绝对是开拓中国市场的最佳选择”。
主要企业的扩张符合香港工业发展方向,将为经济注入新动力。香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工业协会会长卢锦荣撰文分析,此次成立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医疗保健、人工智能、文创科技等前沿领域,这与香港发展创新产业和科技的政治方向非常吻合。这些企业不仅提供资金和就业机会,还引进世界一流的知识和创新精神,创造产业集聚效应,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医药研发中心的地位,帮助香港建设更具活力的文化和旅游生态系统,扩大经济影响力。
2024年11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立的深港环线科技创新合作区广东湘港园正式启用,作为澳门大港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场地。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当天也在深圳园区开业。图为大瓜湾区东港澳国际临床试验研究院外观。 (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供图
创业带来活力,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何让它们“延续、成长”,将考验特别州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吉超在新施政演讲中提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创新科技产业,推动高增值制造业发展,培育新型工业化。特区政府将加快本地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有评论指出,香港应继续聚焦企业需求,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在税收、人力资源、土地、科研码头等方面制定更具竞争力的举措,支持企业成长和整合,将“捕获”的势能转化为“撑得住、做大、走得更远”的动能。香港再次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最近发布的一系列国际排名中,在国际金融中心指数中名列第三,竞争力不断增强。大企业的集中不仅是招商引资的结果,也意味着香港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我们在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在实现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